《城市详细规划(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 ——城乡规划系 王雨村 于淼 金英红 洪亘伟 郑皓

2021年10月08日

一、基本信息

英文课名:Urban Detailed Planning (Ⅱ)

课程编号:1AU31213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必修课

学 时:96

学 分:6

适用专业:城乡规划

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思政目标1. 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政策导向、法律制度框架内增强学生的价值关怀、理想认同和道路自信;

思政目标2.建立规划师法治观念和伦理框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恪守职业操守,坚持以服务人民为中心,坚守城市规划维护公共利益的职业准则,平衡市场、个体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

思政目标3. 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以规划思维和模型演绎城市发展的逻辑,培养学生的规划科学和创新思维;

思政目标4.构建规划师空间正义的价值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以理性规划的思维思考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矛盾。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思政目标

毕业要求2

分析问题

能够创造性地利用城乡规划及相关的建筑学、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基本原理和专业技能分析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毕业要求3

解决方案

能够规划设计针对复杂城乡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经济、环境、健康、安全、文化等因素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毕业要求4

系统研究

能够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文献、调查基地环境获取资料,并能够综合分析城乡规划中的社会、经济、环境、技术等诸因素的辩证统一关系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目标的关系

教学内容课程思政目标的支撑关系

序号

教学内容

学时

对应的课程思政目标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1

布置课题、现场调研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讲授城市开放空间规划设计专题

(2)了解课题设计任务书

(3)掌握城市规划基础调研内容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结合调研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从使用者需求出发,评论相城活力岛的活力

2

感知公共空间要素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了解广场空间的物质构成

(2)理解空间形态与功能关联

(3)理解空间尺度与行为需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讨论设计场地与城市空间关系,注重调查、分析及综合评议等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强化详细规划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人为本,城市开放空间的使用人群研究

3

关注市场导向的空间功能策划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运用创新思维理解文化、生态、环境

(2)掌握功能布局与空间场景营造的设计方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结合城市环境进行开放空间设计的能力,以及尊重环境、尊重自然的设计理念

苏州公园的功能布局研究

4

空间可视化的表达技能训练

6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多方案比选

(2)掌握塑造开放空间特色的设计手法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了解科学规划的社会价值和精神内涵

从公平正义出发,讨论环金鸡湖开放空间的公共性

5

策划空间价值最优整合

6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理解功能、结构与形态的适配、互馈

(2)提出开放空间价值最优整合的思路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以空间公平正义出发,用技术方法实现理想的城市开放空间营建

城市开放空间使用群体及需求研究

6

关注空间构造的影响因素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理解开放空间规划设计方法及技术规范要求

(2)分析研究影响开放空间构造的主导因素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生态文明价值观下了解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原则

生态文明视角下如何实现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7

空间场景与空间逻辑的专业表达技能训练

6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认知空间价值的经济性、社会性和人文性

(2)制作设计成果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结合调研培养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讨论设计场地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注重调查、分析及综合评议等设计基础能力的培养

城市公共空间的“公共性”讨论

8

(1)布置课题

(2)重点关注课题的前期准备与分析研究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了解课题设计任务书

(2)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相关知识

(1)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2)牢固建立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以规划师道德培养为出发点,运用正逆向思维逻辑地进行“目标地块”确定与反复校核

对上海新天地等优秀城市公共空间案例展开调研,建立家国情怀

9

(1)关注决策思维逻辑的训练

(2)解读基地背景,包括政策、理论分析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运用正逆向思维逻辑地“目标地块”确定与反复校核

(2)制定目标地块的系统调研计划,包括基于预调研基础上的专题研究和设计切入点分析

(1)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2)牢固建立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强化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圆融时代广场为例,探讨如何实现公共空间功能与布局的有机结合

10

(1)掌握有关基地条件的资料收集与数据分析技能

(2)问题导向下的规划目标确定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1)掌握现状调研的内容深度与成果表达

(2)了解基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与空间等问题

(3)制定规划目标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

理解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实现路径,需要社会使命感、责任感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才能把设计概念落实到位

调研苏州中心及周边商业区,建立家国情怀

11

城市公共空间功能与布局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分析潜在使用者需求

(2)围绕规划目标研究确定功能定位

(3)论证功能结构的合理性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以规划师的职业道德为基点,以专业伦理为基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空间公平正义出发,用技术方法实现理想的城市公共空间构建

城市公共空间的全龄化服务对策研究

12

空间形态与系统优化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掌握公共空间的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设计方法

(2)掌握适宜的布局形态和最佳的空间组合的空间可视化模拟手段

(3)空间各子系统优化与设计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在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约束下,掌握公共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

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利益相关者分析

13

空间形态与活动构造

6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掌握城市公共空间构造常用方法

(2)掌握建筑空间组合、空间赋形的设计手法

(3)组织开放空间与景观设计

(1)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2)牢固建立法治观念遵循行业规范

(3)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4)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增强公共空间布局和设施建设的系统观,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建立“专业梦”人生规划,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梦”

对设计场地开展多情景模拟分析和讨论

14

空间肌理与尺度构造

6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理解空间肌理、尺度与活动设计的关系

(1)规划师职业伦理、工匠精神、使命担当

(2)坚定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3)强化学生规划道德法制观念

强化公共空间规划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政治认同

公平正义出发,讨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关键技术内容

15

空间场景与情景构造

12

思政目标1

思政目标2

思政目标3

思政目标4

(1)开放空间景观深化设计

(2)掌握整体鸟瞰的可视化模拟技术手段

(3)沿街、滨水立面设计

(1)规划师依法依规从业

(2)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规划师的社会责任、专业伦理

增强城市公共空间与社会民生的发展规律认识

“理想城市”作业展览

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采用嵌入型和融合型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采取10-12学生/组“小班化”教学组织模式,协同知识传授的“学坊”、能力训练的“习堂”、动手实践的“工坊”,在专题调查-问题分析-案例解析-空间建构-系统优化-方案创作-反馈评价等七个教学单元环节中,着重通过渗透式、画龙点睛式、案例穿插式、专题嵌入式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构建规划师空间正义的价值体系以及遵循行业规范的法治观念。

(二)课程思政教学手段

加强课程思政与现代教育技术深度融合。加强移动互联网、数据科学、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运用,通过课程PPT+说明、影像片段+归纳和网络分享,突出新技术应用的“兴趣引导”。强调多环节多种形式的小组合作、学生交流互评,坚持通过案例分享、专题嵌入、交流答辩等手段实现脑眼手口的“同步训练”。

五、课程思政考核

建立合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规范教学管理,保证课程思政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评判应科学、严谨,同时开放、透明,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本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以“重过程,看成果”为原则,将评价体系分为三大部分。

(1)过程评价,通过课堂问答中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思考进行考核。将讨论交流、调研+交流等融入考核,考核其对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内涵的认知程度。根据具体课程思政内容,各自所占比例可进行调整。

(2)成果评价,考核思政教学所涵盖的知识、能力与素质。主要就课程论文的完整性、合理性、思想高度等进行综合评价。

(3)第三方评估,主要考核学生上课的规范性。组织其他专业教师和校外思政人员对思政教学过程进行考察,对思政教学中遇到的困难、自身的不足、特点及今后的改进措施进行认真地思考。同时安排同学之间的相互点评,促进交流,共同提高。

六、课程思政资源来源

(1)根据本课程与城市社会相关性较强的特点,在“学习强国”栏目中学习“纪实”和“实践”栏目相关文章。

(2)挖掘典型人物事迹,如阮仪三先生对古城保护的执着精神和重大贡献等,引导学生构建空间正义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微信公众号:城市规划学刊、规划建设前沿。

(4)参考文献:

[1]半月谈,《半月谈》杂志社,北京

[2]中国发展观察,《中国发展观察》杂志社,北京

[3]王英龙曹茂永刘玉李红霞,课程思政:我们这样设计[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2007

[4]顾晓英,媒体中的我们:聚焦上海大学课程思政:2014-2019[M],上海大学出版社,上海,202004

七、典型章(节)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第十二章空间肌理与尺度构造思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重点:基于物质公共产品植入公共生活的地域文化价值观,准确确定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和形态,新旧建筑的关系。

难点:体现建筑风格与形态和谐,以及重要景观价值和场所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详细布局等

6 学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城市公共空间异质混合性肌理构造

(2)城市公共空间均质组合性肌理构造

(3)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合理集约与有机生长,空间序列与活动构造

能力目标

(1)(认识问题)具有对设计地块内部和周边现状问题的识别、归纳总结能力

(2)(分析问题)具有问题导向下的多方案比较选择、思考和辨析能力

(3)(解决问题)具有城市公共空间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的设计能力

思政目标

(1)问题导向下解决设计地块内部及周边的各类矛盾,提升学生对城市规划原理学习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掌握城市公共空间的异质混合性和均质组合性构造方法,构建城市发展的简单经济学模型,塑造规划师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掌握公共空间建筑群体的空间组合方法,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思政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思政教学重点

设计方案的深化等专业内容与育人元素的有效结合

思政教学难点

思政案例的编制,学生的思政交流活动组织

思政教学的方法和实施

(1)教学方法:教师课堂讲授、引入思政案例开展嵌入型教学;课下学生观看学习强国素材(围绕教学目标与思政元素)

(2)实施过程:教师以城市滨水空间为案例,讲述公共空间的公共性,通过城市滨水公共空间的空间肌理和活动构造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内容的讲授,让学生理解城市滨水空间处理中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

教学组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思政设计目的


基本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


知识回顾

(1)城市公共空间构造常用方法

(2)建筑空间组合、空间赋形的设计手法

(3)开放空间与景观设计组织方法

城市公共空间构造的设计方法

(1)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凸显空间正义的重要性

(2)规划师作为各方利益的平衡者,需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提升自我人文素养,掌握城市公共空间规划的内容和工作方法,在空间正义的价值体系下建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2:具有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严肃的职业责任感

提问与互动:

比较国内外公共空间的使用者行为差异

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


课程教学内容导入

(1)设计地域中的面状空间构造和形体构造,如多种体量、密度、高度的建筑与建筑群的混合式聚合等

(2)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合院式建筑群与街巷网络,居住建筑群、高层商务办公建筑群、线性商业街等

(3)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合理集约与有机生长,空间序列与活动构造

问题导向下的规划设计推演

强化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规划道德法制观念,建构规划师的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

以各设计要素为抓手,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案例2:养成良好的审美情感、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提问与互动:

城市滨水空间的设计手法

引导学生将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教学内容

(1)城市公共空间异质混合性肌理构造

不同体量和功能的建筑与建筑群的混合聚落

锻炼学生的公共空间构造能力、培养城市研究的人文精神

非均匀、不连续且以差异方式布局于设计地域中的面状空间构造和形体构造,如多种体量、密度、高度的建筑与建筑群的混合式聚合等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案例2:对专业课有了更深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提问与互动:

规划师如何通过设计实现对各方主体的利益平衡

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幸福感,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建立“专业梦”的人生规划


(2)城市公共空间均质组合性肌理构造

以境触人,以情感人,做到知情达意的结合,有效挖掘课程综合内涵

理解公共空间合理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合院式建筑群与街巷网络,居住建筑群、高层商务办公建筑群、线性商业街等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案例2:培养学生对所在城市所在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提问与互动: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结合进行

深化学习深度,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


(3)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塑造。

使用者需求出发结合各设计要素进行功能布局

坚定公共空间规划中规划师服务人民的职业信念

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合理集约与有机生长,空间序列与活动构造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案例2:分析不同使用人群对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行为需求,建立空间正义感

提问与互动:

教师点评与学生互评结合进行

提升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等,转化成新

时代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学小结

本课讲了三个知识点:

(1)城市公共空间异质混合性肌理构造

(2)城市公共空间均质组合性肌理构造

(3)城市公共空间肌理的塑造

本课需要同学们:(教学要求)

(1)理解空间肌理、尺度与活动设计的关系

(2)提交第三次形态性设计草图和A4钢笔画5张


(1)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构建规划师空间正义的价值体系

(2)理解科学规划的精神内涵


详见附件一案例1和案例2:建立专业自信,将规划专业学习与个人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




课外

思考题

(1)在方案布局中,功能与形式哪个更重要,是否要考虑经济性的问题

(2)如何在方案设计中,体现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


科学规划城市公共空间的思想价值、生活更美好的使命担当

从公平正义的角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从实际出发,实现技术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上海新天地、成都太古里等城市公共空间项目讨论

讨论交流

增强规划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规划师的家国情怀


附件一:教学案例

序号

思政融入点

思政元素

思政内容

思政案例(单个案例不少于500字)

案例1

(1)多方案比较,明确最终待深化的方案

(2)深化功能定位、用地规模、配套设施等方面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建立“专业梦”人生规划,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梦”

中国梦:在复杂综合的城乡规划领域,中国从古自今留存有很多优秀的城市规划瑰宝,以苏州古城作为案例,以“平江图”作为蓝本,开展苏州市“城市取样”专题的学习,体验苏州市古代和现代城市建设中人文素养和城市建设的相得益彰,通过该专题学习,展现苏州市“双面绣”的城市建设成就,培养学生对所在城市所在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专业梦:重温我国前辈们爱国敬业、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学习梁思成、吴良镛等前辈大师的成长过程及代表作品,激发学生的专业自信,使学生增强民族意识、民族自豪感。在课程中举办“知名学者进校园”活动,邀请来自其他著名高校和大型设计院的知名学者进行学术讲座,结合课堂内容参与到课堂中一对一进行指导,通过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心得分享,体会规划师们投入的耐心、细心、专注、毅力和敬业精神,增强学生的专业责任感

个人梦:在课程中间穿插讲述本专业在全国的城乡规划专业排名较靠前,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也取得了瞩目的排名,本校规划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双一流专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和专业,建立专业自信,将规划专业学习与个人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实现传道与授业的有机统一

案例2

(1)培养创新思维,关注居住区相关的文化、生态、环境

(2)结合形态进行功能布局,运用各种绘图软件空间场景营造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规划师科学规划思想价值、精神内涵

(3)遵守规划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

通过模型制作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专业课程教学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和学生品德的养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使其具有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严肃的职业责任感,最终成为祖国栋梁

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通过模型的制作与展示环节,引发学生产生共鸣,强化学生的认知动力。使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知识,还要领会其中蕴含的思政意义。组织学生开展模型讲解与讨论提问,提升学生的辩驳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化学习深度,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感、职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丰富专业课的内涵和吸引力,使学生对专业课有了更深的认知,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人格

在校园内,充分利用规划专业的学科优势,把规划设计与思政结合起来,将做好的住区模型在学校中的各个地方,如设计工坊、一教旁的草坪、图书馆等地进行模型集中展览及讲评工作,通过实体模型的展现、观摩与讨论,体会使用者的空间使用感受,探讨各类使用人群对建筑、街道、设施的布局与功能要求,分析不同使用人群对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的行为需求,建立空间正义感

加强学校其他院系对规划学专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幸福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增强对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将自己设计的方案成做成为等比例缩小的模型也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专业自信,同时,增强了对学院及学校的荣誉感。学生建立“专业梦”的人生规划,树立“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为中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