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成功举办2025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专业委员会年会工作营

2025年10月24日,2025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专业委员会年会工作营在我院顺利举行。本次工作营以“空间作为媒介:基于智能体模拟的住区凝聚力重构”为主题,由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颖教授与刘原原助理研究员共同主持,吸引了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建筑学、城乡规划及风景园林等专业的16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旨在以智能体模拟(Agent-based Modeling,ABM)为切入点,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下的住区空间研究新路径,探讨空间设计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深层关系。
上午八点半,在系馆二楼报告厅举行开幕式,中国建筑学会环境行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邹广天教授和我院院长邱德华教授发表致辞。邹广天教授对到场的嘉宾及委员、参会代表表示欢迎,他对聚焦环境行为心理研究进行了深刻阐释,并对大会研究成果如何更好地融入学习和工作提出期望。邱德华教授强调了空间行为研究在新时代城市更新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指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与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界与业界亟需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与创新工具,以科学地理解人与空间的互动机制。

注册现场

开幕式

邹广天教授发表致辞

邱德华教授发表致辞
开幕致辞后,周颖教授以《空间作为媒介:基于智能体模拟的住区凝聚力重构》为题作主题讲座,深入阐释了ABM在建筑与规划研究中的理论基础与应用潜力。她通过国内外典型案例,展示了从个体行为到群体模式的模拟过程,启发学员思考如何将空间设计与社会科学方法相结合,为住区更新提供数据支撑与策略参考。

周颖教授做专题报告

报告主题:“空间作为媒介:基于智能体模拟的住区凝聚力重构”
随后,刘原原助理研究员带来了Artisoc Cloud平台实操演示,指导学员进行智能体建模的理论与实操。通过案例住区的分组实践,营员们亲身体验了从模型构建、参数设定到结果可视化的完整流程,深入理解了空间设施配置对居民互动与社区凝聚力的影响机制。

刘原原助理研究员做专题报告

报告主题:“智能体建模的理论与实操”
下午的环节则以实践与交流为主。学员们首先进行了小组调研成果汇报,展示了各自对于典型小区的空间观察与问题分析。我院吕飞教授、苏州大学毛媛媛教授对汇报进行了细致点评,鼓励学员在研究中进一步关注空间结构、社会网络与行为反馈的交织关系。

学生讨论

吕飞教授点评

毛媛媛教授点评
在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内,学员们在导师与硕博助教的指导下完成了模拟实验,并在结营汇报中展示了初步成果。各组模型从不同维度呈现了空间形态调整对社区互动频率与凝聚力的影响,部分团队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与政策建议。重庆大学邓蜀阳教授、我院张曦副教授、上海大学魏秦副教授及扬州大学徐燕青副教授等专家分别对各组成果进行了精彩点评,肯定了青年学者在方法创新与社会责任感方面的探索。

邓蜀阳教授点评

张曦副教授点评

魏秦副教授点评

徐燕青副教授点评
最后,工作营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此次活动不仅为青年学者提供了跨学科的交流平台,也展现了数字技术与建筑学科融合的前沿趋势。

全体学员与专家合影留念






